编辑:admin时间:2023-11-20 21:18点击数:
大型房企相继暴雷,尤其是恒大负债超2万亿,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恒大的终局,预示着房地产草莽扩张时代的终结。
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9.1%。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回到了2006年水平,商品房销售金额回到了六年前的水平。
要不要救房地产?房地产终将往何处去?这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线 一锤定音,新房改来了
“14号文”明确,保障房由政府划拨土地,微利开发。“配售价格按基本覆盖划拨士地成本和建安成本、加适度合理利润的原则测算确定”。同时,保障房不得上市交易,只能在系统内流通,而且购买之后不得长期闲置。
“14号文”提出,“商品住房库存大的城市,可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盘活闲置土地和房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以往的表述是让商品房回归“居住属性”,而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意味着商品房市场将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简而言之,“14号文”预示着商品房为主的单轨制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两个体系之间相互独立、互不流通。
回顾改革开放45年,中国商品房的市场化已经相当成熟了,房地产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
“城镇居民可以自己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房。不仅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还清。”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源头,在一穷二白之际,深圳学习香港模式,通过公开拍卖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换得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
同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国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拉开了中国房地产高歌猛进的20余年。
以商品房买卖作为投资手段的民间“炒房团”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温州炒房团”,最夸张的时候,157名温州人开进上海,3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
202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判断,“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房地产市场告别了短缺阶段,正式步入过剩阶段。新一轮房改迫在眉睫,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供需错配”。
从需求侧来讲,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人口增速放缓,加之年轻人购房观念的转变,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走弱。
在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中国的财政体制总体上实行“统收统支”的体制。
分税制让地方财权受到影响,改革阻力不言而喻。两个月时间内,一行走访了13个省、市、自治区去谈判,过程异常艰辛。
在分税制改革中,地方财政丧失税源,主要增收手段就是出让土地,甚至有地区以城市建设为名,抬高地价,导致地价高涨,地方财政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也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顽疾。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简单来说,老百姓买房时,一套房子的价格占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比。比如,一套房子价值100万,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20万元,则房价收入比是5倍。
房地产市场将会迎来“低端有保障、高端有市场”新格局,房企的产品逻辑将会调整。
过去房地产经营模式是规模、成本、速度,房子如同快消品,现如今野蛮生长的增量市场成为过去,存量资产运营处于起步阶段,房企更加注重的是服务力和产品力。
由于保障性住房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微利开发,央企和国企将回归保障轨,扛起建设大旗,个别民企也会将承接少量的政府代建项目。
有专家预测,我国现有7万多家住宅地产公司,未来这一领域预计只能剩下6-7千家,并且集中在经济、人口、就业保持增长的地方。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已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过去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各个城市以经济发展会核心,造城运动导致地价和房价飙涨,年轻人进不去又留不下,出现了一个个“鬼城”和“空城”。
长期以来,房地产与金融机构深度绑定,为银行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利润。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也放大的金融风险。
中国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改革开放45年,中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厉以宁曾在《金融领域新开放需要勇气和耐心》一文中谈到,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无论是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还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或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即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创新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导致金融业过度自我服务、自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