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dmin时间:2023-11-20 21:18点击数: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目前情况,孩子28年入学,朝阳西大望路东方雅苑一套开间,石景山中海寰宇一套小两居,未来的目标是换到西城,不奢求月德金,能兼顾自住和西城学区就行。有几个问题还请您解惑:1、把这两套卖了估计能有900,我和老公国管贷满240,也就是总预算在1100左右。我们看了看能兼顾学区和自住的主要就是广外了,针对我们的情况您还有什么推荐吗?
2、就我们目前房子的情况和目标片区,想听听您的看法,是尽快置换合适,还是等到过了25年再说。看到您之前的观点,参照日本学区房不会跌,只不过不会大涨。现在的情况还能换个次新两居,我比较担心现有两套房的涨幅跟不上目标片区,到时候置换不到理想的房子了。
3、西城次新学区一般的房子未来行情您怎么看?我们都是独生子,未来想把父母接过来,两家把老家的房卖掉,再贴一部分钱,最终实现我,爸妈,公婆各一套,可能入手的这套学区房将来还要出掉。
1、既然是目标广外,现有住房又在大望路,以千万以上的预算可以考虑帝景了。溢价比西城低,学校虽然不如金刚但也很不错了,单校划片,学校管得严,家长相对省心。当然这前提是期望值不是很高,如果985起的那最好还是西城了。
2、常规建议是如果卖房后增加的预算多(包括贷款)那就提前准备,在现有救市的环境下,房子大概率比现金保值。如果增加的不多就无所谓了,反正2028年才用上学位呢,怎么都赢在起跑线上了,过了高峰期或许会有更多的选择。
日本的学区房价格不算太典型,东京文京区约等于海淀,溢价一直都不是太高,至今也没太大变化,但即便在都心六区中也相对坚挺。典型的是韩国首尔江南区的几个洞和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都约等于东西海。在入学高峰期时溢价普高,劣币驱逐良币。人口高峰过去之后,对口普校和不太宜居的房产溢价率逐年降低,牛校周边宜居房产仍有溢价,抗跌且动不动领涨。
现有两套房产,东方雅苑的地段儿好,小区没问题。开间不太好说,不占优吧,但短期三五年也不至于落后。石景山寰宇肯定不落后,到目前为止仍然算强势的,没必要纠结,周边和京西都不太可能出现替代或竞争板块。
3、西城的得看宜居程度,可以参照大椿天的几个典型盘,比如四合上院一类的。学区更普通,但小区宜居,单价高总价也高,保值基本不受学区影响。所以如果买的话就选择品质相对高的吧,房龄不是最主要的,维护的好的更占优。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在学区功能减弱后,居住的重要性就会增加,越宜居的越保值。
我想问一下,孩子2025年上小学,现在石景山京源对口有学区房,然后海淀的永定路片区也有房,大概率上玉泉小学。也有可能被调剂到五一未来实验或者图强二小,请问您觉得选哪个好一些?
本来不想去海淀卷,但是京源高考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还不如景山远洋,所以我很纠结要不要带着孩子去海淀卷……因为听说海淀中考能走点招,想说能不能冲一冲十一学校……想听听您的建议。
1、哪个好一些?相当于问孩子选工作,中国烟草和华为哪个合适?这没标准,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一样,主要看自己适合哪里了。
常规来讲,如果孩子是天牛娃或父母的期望值高,比如985起步一类的,那最好来海淀。毕竟海淀顶尖儿的资源多,鸡娃点招的氛围也更浓厚,对天牛娃更友好。如果目标就是211或不太愿意拼点招的那就京源也挺好,小升初省心,也肯定不会埋没牛娃的努力。
2、京源高考成绩不算弱,这没必要和景远比,还是跟全北京或海淀对比成绩吧。
3、如果惦记着冲击十一的级别那就必须来海淀了,六小强中就算是北大附的成绩也远超石景山。但中考点招什么意思?一般都是小升初点招,等到中考就晚了,彻底晚了。
如果指小升初,那海淀的点招不用听说,现在几乎所有的牛中牛班都只对点招开放。普娃就算靠派位进了牛中也意义不大,肯定得不到好资源。
4、总之如果是天牛娃或期望值高的那就尽量来海淀;牛娃在哪边儿都差不多,都肯定不吃亏;普娃想拼点招的就来海淀,只是必须做好鸡娃的准备。
我现在手里有150万左右,孩子不到一岁,我们两口子加起来月入2万多,年底有一些奖金,年收入40多万。有两种买房思路。第一,买西城广外一个破学区房大概500万,居住条件差,房龄老,小两室没有厅,挨着椿树馆小学直升八中。未来五年要还借亲戚的首付钱以及贷款,将将够,攒不下钱,通勤比较远。
第二个思路,预算400出头,买惠新里或者安华桥这边的房子,我去看了,军休所房子还可以,楼龄老1985年的房子但离单位近,付首付还贷款压力都不是很大。五年后孩子上学前再买东西城学区房。您帮我看看哪个思路更好,或者您有更好的思路呢?
1、常规建议是既然孩子刚一岁,那这会儿准备学区房早了点儿。主要是这两年是入学高峰期,学区溢价正高的时候。而等你们孩子上学的时候早是确定的低谷期了,如果那时没有政策鼓励,那学区房溢价部分有可能受影响。学区好总价高的宜居房产或许受影响小,普通学区占坑儿房受影响或许更大。
所以既然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那没必要再参与现在的竞争,肯定占不到便宜,万一吃亏就不划算了。
2、朝阳的房子大多数都没学区溢价,居住的性价比正常。考虑两点吧,一是这房龄问题,1985年的够老的,流动性弱,出手时如果赶上银行额度不宽裕就更不好出手,主要是影响贷款。所以这种老房一般适合长期持有的,不着急置换的慢慢儿卖才不吃亏。
二是置换的税费成本,老房现在一般3-4%,主要是中介费,约等于两年的租金了,几年后置换的线、其他没什么建议,要是我的话就先买非学区房了,犯不上这会儿去抢房。高溢价抢到了也用不上学位,还得承担风险和很低的居住性价比,不划算,房子是用来住的。
我想知道北京总共有多少套房子?是供大于求了还是供不应求,是有大量空置的还是处于不够住的阶段?
1、北京的房产总量没有准确的数字,官方从来不公布,只有中介、协会和其他数据机构有些统计,基本都在750-800万套之间。
这可以用智能电表的总量来做参照。2017年的数字是762万,覆盖了全北京98.5%的用户,那当年北京就是有773万套住房。但这其中包含了农民房、市区平房和各种小产权,以及一些民用水电的商业地产,都去除的线万套左右的住房,6年接近百万,但这其中包含公租房廉租房等不可交易的保障房,所以有产权能上市的房产就是在750-800万套之间了,包括北京的所有区县。
2、北京常住人口的官方数字是2200万人,接近1000万户家庭,那不到800万套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呢?
当然,1000万户未必都独立居住,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的不少呢,以20%计算的线万套房子足够了,正合适。
但是,北京有部分家庭是拥有两套或以上房子的,大概在150万户左右。也就是说,北京虽然有750-800万套产权房,但只有600-650万个业主。1000万户减去这数字,结论就是有300万以上的无房户。当然其中很多人是住在老人的房子里,并不是没地方住,只是现在还拥有房子产权而已。
这数字的佐证就是北京的出租房数量,按各机构的统计是在250万套左右。但这其中有换租的,比如自己有郊区的房子,但工作生活在市区,或者是带孩子上学,无奈的只好换租。所以减去100万左右重复计算的,得出结论是北京有150万户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的房子。
3、空置的房子肯定有,具体数量我不知道。这主要都是郊区才空置呢,市区很少,傻子也知道能收租金的。谈不上不够住,肯定没有睡大马路的。官方数字是北京的人均居住面积为33平方,三口之家就是一套100平的房子,是否拖后腿就看自己了。
4、总之这只是我的一种估算,是否认可看自己了。我认为北京有750-800万套可交易的房子,另有300-350万户家庭没有自己的房子。就算其中有一半是住在老人房子里的,那也有至少150万的无房户,涉及300多万人。
我和女朋友准备买房(首套),我这边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她那边社保满5年。我们总价款预算在350万(首付在150,公积金贷款120,外加商业贷)。我们最近在看旧宫(旧宫新苑南区,价格稍高在360+)、瀛海地铁站(兴海园),意向兴海园的一套3楼建筑面积90平的两居。又担心购买了以后大跌或后面不好出手。
想问问像购买兴海园这块的房子,以后可能会大跌吗?在丰台、亦庄等板块有没有合适推荐的一些小区。
1、如果大盘不大跌的话,那这种刚需盘也就不可能单独下跌呗。也就是涨跌看北京的整体趋势吧,大多数普通小区都是走不出独立行情的。2、是否好出手看价格了,北京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这小区就是典型的刚需盘,不至于多不好卖,别太贵就行。其他我没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