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医疗机构违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康复治疗的乱象展开专项整治,涉事机构面临全网通报及高额罚款。
据内蒙古通辽市医保局通报,通辽市蒙医医院因存在康复治疗项目由非专业康复治疗师操作,被认定为超范围诊疗,目前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山东省日照市医保局则披露,五莲县康复医院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工作被处以1万元罚款。
贵州省六盘水市卫健委也在3月11日通报,水城区银康精神病医院因同类问题被重罚9.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数十起类似案件被公开通报,涉事机构多为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小型医疗机构。这些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等级低、专业资源匮乏等问题,为降低成本,选择让护士甚至无资质人员“顶岗”康复治疗岗位。
“使用非专业人员从事康复工作,本质上是将康复治疗等同于简单仪器操作。”一位从业多年的康复治疗师坦言,社会对康复专业的认知偏差导致其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
然而,现实矛盾却愈发尖锐:一面是医疗机构任用非专业康复师从事康复治疗行为,另一面却是大量康复专业毕业生因“无证”或缺乏经验难以就业。
此外,行业还面临“考证门槛”与“就业门槛”的循环矛盾。根据规定,康复治疗师需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一定年限方可考取职业资格,但许多医疗机构招聘时却明确要求“持证上岗”,导致毕业生陷入“无证难就业、不就业难考证”的困境。
早在2023年,卫健委、中医药局、疾控局就联合印发《医疗监督执法工作规范(试行)》,明确要求严查医疗卫生人员资质,包括医师、护士、技师等岗位的执业资格和注册情况。
多地医保部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通过飞行检查、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筛查等手段,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
“通报和重罚只是手段,最终目标是推动行业规范化。”医保专家指出,康复医疗的专业性关乎患者康复效果与安全,机构必须摒弃“侥幸心理”,同时呼吁完善人才培养与就业衔接机制,从根本上破解行业困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亚航吉隆坡飞往成都航班上有乘客打架?“双方叫骂声不绝于耳”,四川机场公安:正调查
杜宾扑人后续:狗主人回应脏话连篇,警方做法果然没让网友失望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妻子金建希博士学位被撤销,此前因论文抄袭已被剥夺硕士学位
火山诗线岁男孩失联半月,家属:孩子疑在手机软件里被诱骗,最后定位在中越边境
七彩虹MEOW R16 Pro游戏本国补价5279元起:顶配满血RTX5070
上海:面向元宇宙VR/MR等近眼显示 支持超高分辨率全彩硅基OLED微显示器研发和量产
AMD 推首款 BF16 精度 SD 3.0 Medium 模型,对 XNDA 2 NPU 优化